返回 南事(番外)(2/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南事(番外)(2/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南事(番外)

沉吟少许,刘禅叮嘱说道:“太子可赴黄淮,还需御医相随左右,不可过度操劳,仅主持大局即可。”

说着,刘禅看向杜预,说道:“元凯随行太子左右,以为辅佐,总理黄淮政事,考察三河水情。”

“诺!”

二人拱手应道。

“来人!”

二人行礼间,刘禅唤人都端上交趾稻(占城稻),将稻米分发给二人,说道:“此乃岭南交趾稻,与我中国稻不同。其穗长而无芒,早熟早生,旱不求水,涝不疏决,灾荒年间,便宜种之。今黄淮大水,江左旱地,可以种之,以为救济灾民,仅是口感甚差,但可饱腹……”

刘璿好奇的打量稻米,笑道:“交趾稻耐旱耐涝,能养万民。今下黄淮,当无往不利,此行将是易尔!”

“当是如此,往后灾年之时,百姓能有所食用,此乃利在千秋之物……”杜预说道。

在陶璜南征林邑之时,便把占城稻带到交州交趾耕种。待丰收后,便把占城稻米到中央。

刘禅品尝后,只能说占城稻在交州没有传播开是有原因,其口感难以描述。也只能说有利有弊,交趾稻生长环境简单,味道肯定是不好吃的,世间难有两全事。除了受饿及贫寒百姓之人,中上层人士是不会食用的。

也难怪历史上的占城稻为什么在岭南没有显名,反而是在福建传播开。岭南水土肥沃,气候炎热,便于水稻生长,自然占城稻这种野娃娃不受重视,只有在福建这种贫瘠的土地上才有立足之地。

宋朝能广泛种植占城稻,与宋朝当时气候异常,粮食歉收有关,今下大汉推广占城稻也是为了灾年所用。

在灾年过后,刘禅相信占城稻也会成为大汉南方百姓种植的作物之一,以备灾年之用。毕竟占城稻种植简单,野蛮生长即可,不用太费心思。

有了大运河,加上耐旱耐涝的交趾稻,南方经济将会大幅度跃升。

喜欢三国:汉中祖请大家收藏:(m.51yuan.net)三国:汉中祖五一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五一书院阅读网址:m.51yuan.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