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章 雁门关外新守将(李牧篇)(2/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7章 雁门关外新守将(李牧篇)(2/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章 雁门关外新守将(李牧篇)

这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名诗《凉州词》,李牧也许没有王翰这样的文采,但是他对于戍关将士的心境的洞悉绝对和王翰相同。他知道这些无数的边关将士,不远千里,抛业舍家,冒着掉头颅的风险来为国戍边,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一个在今天还活蹦乱跳笑容满面的青壮士卒,也许明天就只能作为一具冰冷的尸体被战马驮回。

李牧深深理解兵民乃战争之本,坚信用在一时需要厚养千日作为基础。这些提着脑袋来为国家效力,为自己所驱使的人,实在没有理由亏待他们。

这里为什么要说兵民呢?因为所谓的戍边屯田,其一大特点就是有事时候作战,无事的时候就种田或者放牧,总之是作战和生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在李牧上任之后,在往日经常食不果腹的边防士卒,突然发现自己能吃饱了。并且不止如此,又过一段时间,士卒又发现竟然可以隔三差五地吃到牛肉。因为每过一段时间,李牧就会下令在军营中宰牛犒军,并且将赵孝成王赏赐给自己的美酒拿给部下分享。

该吃的让你吃,该喝的让你喝,但是一旦到了训练场上,李牧又会从一个仁慈的统帅变身为一个魔鬼教练。作不作战无所谓,训练上那是一点折扣不打,排兵布阵、骑马射箭等常规操练,一样不落。就这样,赵兵虽然很少和匈奴发生大规模的正面对抗,骑射方面的能力却在暗中日增。

不是说边关是匈奴侵扰的多事之地吗,为什么又说赵兵很少和匈奴发生大规模正面对抗呢?原因就是李牧还下了这样一道命令:一旦匈奴来袭,立刻退回营区自保;有胆敢去迎击敌人的,处斩!

在严格执行避战军令的同时,李牧还尤其注重对敌情的侦查。被前任将领所荒弃的烽火台在李牧任上再度复活:他派人将其中残破的烽火台加以修葺,每座烽火台都安排专人轮流值守,此外,之前军队中的侦查兵并不是常备军,而是战时临时组建的。而在李牧到来后,侦查兵成为了一只常备军,并且人数众多,侦查工作不再是战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成为了一项例行不辍的常规工作。

这样一来,李牧对边关地区的敌情变化,可是说是做到了了如指掌。

李牧如此重视对敌情的侦查,一定是为了寻找到和匈奴作战的战机吧?

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李牧在加强侦查的同时,并没有改变“敌来我躲”的既定策略,原来,周密的侦查只不过是为了提前预警,好安排我方人员隐蔽躲藏。

由于侦查工作做的十分到位,匈奴每次入侵,赵军都能提前采取行动。从容地把人马收拢到营寨,从来不和匈奴人做正面交锋,这令那些兴冲冲来的匈奴人大为失望。因为不和赵军交锋,就无法达成抢劫财物的目的,而攻不下赵军的营寨,就不能深入赵国境内展开打家劫舍的工作,这令他们每次犯边的行动都变得如同吃鸡肋一样索然无味。

如此一来,无形之中,李牧又成功解决了边防工作两大苦的另外一大苦——工作内容苦,之前的边防军之所以工作内容苦,是因为需要和前来进犯的匈奴人正面作战,一旦作战不但危险系数高,并且还往往打不赢。但是现在,坚定执行了李牧的坚守不出的军令后,工作内容一下子从之前的困难模式转变为了容易模式。

士卒们大可躲在坚营高垒之后,用强弓劲弩来欢迎那些来自远方的客人,借助于坚固的城防,士卒们甚至可以边啃牛排边欣赏那些匈奴人求战而不得,求进而不能的无奈表情。

就这样,这种你来我藏的猫鼠游戏一直持续了几年,结果是在匈奴和赵军内部形成了一个重要共识:李牧是一个胆怯的人,他不敢主动作战。只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这几年匈奴的骚扰并没有实质的收获,赵国的境内也没有遭受匈奴的侵扰。

喜欢战国群星闪耀时请大家收藏:(m.51yuan.net)战国群星闪耀时五一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五一书院阅读网址:m.51yuan.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