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章 撤职风波(李牧篇)(2/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章 撤职风波(李牧篇)(2/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章 撤职风波(李牧篇)

可是孔子认为不合适,不过看到大家都赞同让子贡去,他也就没有反对。事实证明真理的确是在少数人手里,见到农夫后的子贡几乎磨破了嘴皮,依然没能把马匹要回来,只好灰溜溜地无功而返。

这时候,另外一个学生主动请缨,要求去完成子贡未竟的使命。这是个刚追随孔子学习的新生,他是乡野人家出身,自小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在孔子众多的学生中,因为其说话爱带脏字儿而被大家私下讥笑为“粗鄙”。在同门师兄弟们看来,他比子贡那是差远了,可是就是这位言行粗鄙的弟子,到了农夫那里,一盏茶的交谈时间后,就将马匹顺利要回。

后人解读这个故事,大多是从人做事情要对症下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角度来解释。实则这里面也隐含了一个荒诞博弈的原理,假如孔子一开始就让那位言行粗鄙的弟子去要马,那么这件事就波澜不惊给解决了。他的众位弟子也不会从这件事中学习到任何东西,甚至会认为如此简单的事情,是个人都能处理好。

但是身为教育界的开山鼻祖级人物的孔子,又怎么会白白浪费掉一个向弟子们晓之以理的机会呢?所以他才先允许那位最能言善辩的子贡去,只有子贡碰了钉子之后,包括子贡在内的众位弟子才能认识到这件事情内部那曲折窒碍之处。此时再让言行粗鄙的弟子去顺利解决事情,才能让其他弟子从这件事情中有所学习和领悟。

赵孝成王无法去理解李牧,正犹如孔子的众位弟子无法理解为什么只有“粗鄙“者才能要回马匹。因为赵孝成王认知上的缺陷并不能被李牧口头的解释所弥补,只有在被事实打脸之后,才能真正认清李牧的价值。

再次回到北疆的李牧,一切法令照旧。对匈奴人来说,刚有迹象成为盛宴天堂的赵国边境又恢复成了铁板一块,并且一持续又是几年。匈奴人的心境是失落的,但是假如他们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要发生什么,他们实际上应该对这几年虽然失落却还相安无事的生活表示感谢。

喜欢战国群星闪耀时请大家收藏:(m.51yuan.net)战国群星闪耀时五一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五一书院阅读网址:m.51yuan.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