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章 肥累之战(李牧篇)(3/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0章 肥累之战(李牧篇)(3/3)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0章 肥累之战(李牧篇)

可以说,秦国的这个战略构想是很合理的。另一方面,桓齮没有低估李牧,毕竟,这个对手大破匈奴的事迹早已经传遍列国,抛弃秦赵之间国家层面的恩怨,他对这位名将李牧是颇为佩服的。

不过,这所谓没有低估是这种层面的一个认识:这个李牧的指挥能力是和自己不相上下的,他所率领的赵军虽然数量不如自己率领的秦军,但是战斗力是基本不相伯仲,所以和李牧的战争绝对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硬仗。

桓齮做好了要打一场硬仗、一场恶仗的充分思想准备。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将证明桓齮所谓的充分思想准备和现实还是存在着巨大落差的。

李牧率领的赵军驻扎下来后,并没有采取下一步的行动,李牧依然采取了后发制人的老办法。桓齮对李牧部进行了几次尝试性进攻,结果秦军遇挫而返。对于劳师远征,深入赵国腹地的秦军来说,持久战绝对不是最佳选择。

桓齮深思熟虑之后,想出了一条计策,他将秦军一分为二,一半继续在正面和赵军对垒,另外一半去进攻肥累(今河北晋县),肥累是邯郸城东边的门户,一旦攻下来,就可以直接从东面威胁到邯郸城。

李牧一旦来救肥累,那么赵军就必然要度过一条叫彰水的河流,桓齮的计划就是等待赵军半渡而击之。计划没有问题,如果他的对手换做是别的将领,很可能就会得逞,毕竟,一旦赵国国都邯郸东边的门户受到威胁,赵国朝堂慌乱之下难免会命令李牧部前去救援,到时候,李牧不会连国君的命令都不听吧?

可是,此时我们不得不说,桓齮对李牧过往的事迹调查得还不够仔细。当年他在雁门关附近当了好多年的乌龟,就算赵孝成王亲自责备,都不肯听从君令出战。现在你凭什么就认定李牧一定会听从国君之令而去救援肥累呢?

果不其然,秦军攻打肥累之后,赵王迁立即下达命令让李牧速速率军前去救援。李牧早就识破了桓齮攻打肥累是假,如果真心要攻打邯郸,早就去打了,为何还会屯兵宜安以待自己来战呢?对李牧来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是再明白不过了,他手下的将军也都以为这一次自己的主帅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构想来指挥作战,不会听令邯郸城内那个赵王迁的君令。

可是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李牧却乖乖听从了君令,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

赵军数万骑兵大张旗鼓向彰水进发,在宜安军营的秦军打探到赵军骑兵已经走远,他们根据主帅桓齮的安排,开始进攻对面赵军的营地。这是桓齮计划中的安排,赵军率领主力去救援肥累后,那么对面守军必然空虚,此时留守的秦军就可以袭击赵营,夺取赵军的粮草辎重。这样秦军就可以在彰水和宜安两个地方同时击败赵军。

不得不说,这个计划看起来非常完美。

只是秦军忽略了一点,赵军前去救援的全部是骑兵,其实这也很难令人产生疑点,毕竟,李牧率领的这支赵军本来就是以骑兵为主。

当宜安的秦军从营寨几乎倾巢而出后,却发现对面的赵营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拿下,在减少大量守军的情况下防御力却并没有下降,不得不让人赞叹李牧军队的训练有素。

而更加意外的消息是,那支明明已经杀奔彰水的李牧亲自率领的赵军主力却根本没有到达彰水就返回,直接攻击存有粮草辎重的秦军营寨,原来李牧所谓的救援肥累,正是在做做样子给秦军看,李牧所等待的,正是秦军营寨空虚的这个机会。宜安地方正在攻取赵营的秦军得知营寨被赵军进攻,急忙回救,这正好被李牧军从秦营杀出,同时,原本守卫赵军营寨的守军也从营寨冲出,两面夹击,以很小的伤亡代价将秦军几乎全歼。

在宜安胜利已经基本成了定局的情况下,李牧没有恋战,而是下令骑兵立即马不停蹄返回彰水,他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抢时间。桓齮这边得知自己营寨失守,情急之下立即回兵救援,而他要救援,就必须要渡过彰水,在桓齮看来,无论怎样,宜安这边的战事也会焦灼一下,自己这边有充分的时间来从容渡河。

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当他率领的秦军刚刚渡过了彰水一半的时候,赵国铁骑已经闪电般杀到。不管怎么说,桓齮构想中的半渡而击之的计划最终还是实现了,只不过被击的对象由赵军换成了秦军而已。

毫无心理准备的秦军在赵军骑兵的骑射下遭遇大败,折损大量人马。漳河变成血河,不久前赵国刚刚被扈辄所亏掉的战损又被李牧硬生生扳回来了。

桓齮大败后,他的下场有两种说法,一说桓齮战败被杀,另外一说是他失败后逃亡,不敢返回秦国。

这次难得的胜利极大鼓舞了赵国,也令全部山东六国为之一振。而秦国方面,则不得不咽下这个惨痛的苦果。此役之后,李牧被赵王迁封为武安君。

喜欢战国群星闪耀时请大家收藏:(m.51yuan.net)战国群星闪耀时五一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五一书院阅读网址:m.51yuan.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