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2章(3/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2章(3/3)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2章

郑和前六次下西洋,一般间隔都在一二年间,但在公元1424年时,明成祖朱棣驾崩,仁宗朱高炽继位,仁宗不喜欢航海,便以国库空虚为名,禁止郑和再下西洋。郑和由此在国内闲居了十年光阴,直到仁宗驾崩后,才再次领宣宗命第七次出海下西洋,但这时郑和已过壮年,加上劳累过度,船队行进到印度西海岸古里时,郑和一病不起,死于途中,这一年是公元1433年,船队只好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七月,宣宗赐郑和葬于南京牛首山南麓。

公元1473年间,明宪宗意欲派人继续下西洋彰显国威,他向兵部调阅郑和往昔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兵部尚书项忠领旨后向库吏索要,库吏寻三日无果,无奈只好回复“已丢失”,项忠一时慌了,怒而转问兵部侍郎刘大夏,刘大夏道“丢了便是丢了,何况下西洋耗资巨大,于国无益!”项忠无奈,只好上奏宪宗:档案已散失!后因朝廷当权保守派强烈反对下西洋,明朝自此放弃远洋航海。

实际上,下西洋的案卷丢失全是刘大夏在捣鬼,此人是个十足的保守派,他一向反对大明与西洋各国交往,一听说宪宗要查阅下西洋档案,便抢先利用职务之便,从库房提出资料,烧了个灰飞烟灭,造成无法弥补的千古遗憾,从而导致明朝“寸板不得入海”,开启日后清朝闭关锁国之先河。

话说回来,在15世纪,东方在寻找西方,西方却也在寻找着东方。几乎在郑和下西洋同时,葡萄牙人也开始了从海上向东方进发,而他们这次航海,充满着掠夺性,也就酿成日后奴隶贸易、殖民世界等系列恶果。人进入了宁德金邶寺剃发为僧。

直到1423年死在了寺里,被埋在后山坡下,被村民发现,报告了锦衣卫。也就是在这一年,朱棣叫停了一直进行的下西洋行动,因为目的已经达到,没有必要再继续耗费人力物力。

呃,在南京更加明白,将来,燕王朱棣还会大规模的动用郑和下西洋的方式来寻找朱允文的下落。但不论如何,再怎么折腾和有过些许起落?都改变不了这个昏庸皇帝,朱允文失去自己的国家乃至性命的最终结果。

喜欢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请大家收藏:(m.51yuan.net)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五一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五一书院阅读网址:m.51yuan.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