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6章 准备(2/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6章 准备(2/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6章 准备

找府里的几个扬州本地人打听了下,绮兰了解到这个陈元吉打过不少官司,为人还算是正直,不是那种为了得到好处无所不用其极的人。

绮兰觉得陈元吉能接下这个官司就令人佩服,因为他们家要告的可是李家!

不看案子只看两家的门第,一般的状师恐怕都不能接手,因为输了案子事小,得罪了李家可就事大了。李家虽说是商贾,可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家不过是刚来扬州没几年一点根基都没有的普通百姓,如何能和世代在扬州经商的李家相比?所以这场官司没开始打在大多数人看来已经注定了结局。

而且李家子弟虽然还没有正式走上仕途,可是也在积极培养子弟,现在已经出了好几个秀才和举人,只差会试一鸣惊人,再谋上一官半职,李家就可以慢慢摆脱商贾的身份。

所以,自陈元吉接下这桩官司之后,已经悄然无息的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包括郑长青。

“……这丫头倒是个硬气的,李家人妾身虽没接触过,可也听说过在这扬州地界上是有钱有势的,她不过是仗着在我们家做丫头罢了。”李氏坐在红漆描金彩绘五屏风式镜台前边梳着一头青丝边说道。

郑玉绣到底把这件事禀告了李氏,请李氏在父亲跟前替绮兰说说好话,寻思着父亲就是看在她和母亲的面子上多少也能帮一帮绮兰,就如绮兰说的那样,只要父亲能做到不偏不倚秉公处理就算是帮了大忙。

郑长青倚在床头的大迎枕上,手里拿着一本《旧唐书》翻看,听了李氏的话眼皮抬都没抬:“我心中自有计较。”

李舒和苏通判勾结的旧账因牡丹一力承担他还没机会找他们清算呢,现在居然自个撞到箭靶子上来了,他怎能不趁着这个大好的机会顺藤摸瓜,挖出萝卜带出泥来?李家就是富可敌国又怎么样,在他堂堂的扬州父母官面前根本不够看的,他还正愁上任了一年多没出一星半点的政绩来呢,若能扳倒李家,李家那丰厚的家资一旦被全数抄没入了户部,他郑长青何愁没有锦绣前程?

想到这里,郑长青顿时没了睡意,索性披衣下床,打算到书房为此事做一个初步的谋划。

“老爷你这是?”李氏打理好了头发正要上床安寝,见郑长青又下了地,不由问道。

“我去书房坐坐,你困了就先安置吧,不用等我。”郑长青径直向门口走去。

郑长青如此做派李氏早就见怪不怪,毕竟他掌着一府的政令,总领各属县,既要治理百姓,审决讼案,还要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诸多政务,有些许解决不了的公务也是正常。

她只好高声向门外喊了宜春的名字,宜春闻声进屋,李氏吩咐道:“老爷要秉烛夜读,你去小心伺候着。”

且不说郑长青准备如何算计李舒,同一时间在青竹院的倒座房里,绮兰正趴在炕上研究她托陈文武特意为她攥抄的一份陈元吉起草的状纸。她当然不知道郑长青此时的想法,虽然她也很奇怪李家在苏通判一案中为何能置身事外,毕竟她只是一个身处高门大院里的小丫鬟,所知有限。她只想着重活一世,父母和弟弟都能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不像上一世那样受她的连累担惊受怕,在她死后有没有保住性命。

三日之后,母亲在陈元吉的陪同下擂响了府衙门前的鸣冤鼓。

“威……武……”三班衙役整齐的进入公堂,以棍点地。

按理说,鸣鼓喊冤的只要不是案情重大事关人命,一般用不着知府升堂,先交由刑房笔录,拟写案牍,等刑房查明了案情再交由知府做最终审判。可是郑长青早就等着这一茬呢,又岂能不亲自过问?他是打定了主意要把这桩民事纠纷的小案办成大案要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喜欢步步芳华请大家收藏:(m.51yuan.net)步步芳华五一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五一书院阅读网址:m.51yuan.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